宫腔粘连是指子宫内膜基底层被任何因素引起损伤后,致使子宫腔前后壁部分或全部互相粘连,引起子宫宫腔变窄或消失。以下简述宫腔粘连的病因、诊断及治疗方法,供广大病友初步了解。
一、病因
1、稽留流产、葡萄胎和产后刮宫是引起宫腔粘连的高危因素;
2、子宫内膜结核;
3、子宫内膜炎;
3、子宫血管的结扎、栓塞;
4、盆腔放射治疗;
5、粘膜下肌瘤剔除、子宫纵隔切除、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等宫腔镜术后并发症。
二、诊断
在辅助生殖助孕过程中,合并以上高危因素,有多次移植失败病史的患者,需要通过宫腔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宫腔粘连。
三、治疗
宫腔粘连的处理原则主要为手术分离粘连,促进子宫内膜生长,防止再粘连。
(一)手术分离粘连,根据粘连的程度采取的方法不一样。
1、轻微粘连的患者建议选择冷刀分离粘连,其优点是:
①是相对传统的使用电能并且产生热能的电极而言的。
②没有电损伤和热损伤的风险,更加安全。
③对子宫内膜的保护更好。
④减少电设备投入成本。
⑤手术可能更快,有些功能是传统宫腔镜所没有的。比如宫角部,此处的宫腔很狭小,如果用传统的电切切除此处的粘连,一是不容易找到输卵管开口,二是很容易损伤周围的内膜,导致二次粘连,甚至导致输卵管开口的粘连闭锁,用冷刀可以分离此处的粘连,既可以保护内膜,又可以清晰找到输卵管开口,必要时可以用导丝进行输卵管的插管来帮助明确输卵管开口。
2、除了轻度粘连,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也可以选择冷刀技术分离宫腔粘连,重度粘连的患者,如果整个宫颈管及宫腔都粘连,双侧输卵管开口都无法暴露的情况下,可以选择B超监护,指导手术中用无齿损伤钳分离的方向,通过B超监护的指引,往往能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。
中度粘连的患者,如果双侧输卵管开口存在,宫腔大致形态可以正常暴露的情况下,也可以不选择超声监护。中重度宫腔粘连除了用冷刀技术分离粘连外,宫壁两侧致密的粘连组织,尤其是宫腔下段两侧致密粘连处,还需用电刀的方法,只是术中始终贯彻一个理念,尽量保护子宫内膜不受电和热的损伤。
(二)促进子宫内膜再生长
1、雌激素
术后给予雌激素口服的周期疗法,3个月。
周期疗法包括给予补佳乐2片/次,2次/日×28天,后10-14天加黄体酮胶囊200毫克1次/日或使用芬吗通2mg 1次/日×28天×3个月。
2、中医中药疗法,包括中医口服和针灸治法,同时可以中药灌肠等中西医结合来帮助子宫内膜的修复。
3、盆底电刺激疗法,可以帮助降低子宫动脉阻力指数,来达到加速子宫内膜的血流,达到子宫内膜的修复,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。
(三)防止再粘连
宫腔粘连术后如果子宫内膜没有及时生长出,很快就会重新粘连。
临床上可以选择
①宫内放置宫型节育器,一般术后如果子宫下段的宫腔形态正常,可以选择宫型的节育器放置3个月或更长,特别注意的是,节育器的大小很关键。
②宫内放置球囊,球囊在充水后在宫腔内起屏障作用,有效分离子宫前后、上下、左右侧壁,同时还起到支架作用,使子宫内膜沿球囊表面修复,一般术中放置的Foley球囊导尿管3-10天。近些年来使用的cook球囊可以放置1-3个月,前提是没有引起宫腔感染。
③透明质酸钠或医用几丁糖。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移动和增生,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,防止术后组织粘连的发生。
④羊膜或干细胞移植:目前的研究期待干细胞的移植能在临床上取得重大突破。
通过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后,于术后连续复查3个周期,直到无粘连复发,宫腔及子宫内膜恢复正常。